集聚创新:中国安全应急产业这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发展需要产业,安全需要保障,安全应急产业作为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完美地遵循了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理念。自2012年工信部和原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布《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破茧成蝶,不断集成创新。从2011年《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到《“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壮大安全应急产业”,表明在增强我国应急体系建设,推进安全发展中,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集聚发展,示范引领成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系列政策推动下,由培育到加速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在融合中成长壮大。回顾过去的十年,正是安全应急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中不断发展的十年。2012年,工信部和原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布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工信部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整合为安全应急产业,是顺应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调整,满足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做出的科学部署。这些文件和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从分头推进到融合发展的步伐。十年间,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的成立、中国安全产业大会的召开、各类安全与应急产品博览会和展览会的举办,也推进了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2012年至2021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规模从5000多亿元增长到超1.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15%。

从“两带一轴”到“三核引领,中西并进”,集聚发展成为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主题。十年来,通过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和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首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两带一轴”安全应急产业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即从长白山至珠江口的产业“东部发展带”、与从天山脚下到云贵高原的产业“西部崛起带”、还有以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中部四省为主的“中部产业连接轴”。随着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在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引领下,特别是2016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为重点发展区域,正在形成“三核引领、中西并进”的大区域为引领、东中西部协同的新发展局面。随着中央到地方各类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发挥了提高我国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重任,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

围绕产业链构建,数十个示范基地成为支撑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从2013年徐州高新区获批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创建单位到2019年底,先后有6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和20个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复。根据2021年发布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还有24个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申报了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评审工作即将完成。经过10多年的培育和推动,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成果喜人,细分产业领域高端化发展态势良好,徐州、合肥、佛山等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细分领域集群,示范基地从以生产安全保障为主体,向满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全方位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需要的方向发展。海康威视、徐工集团、新兴际华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各自领域中引领作用强势,构建起了能够支撑产业发展与保障区域应急需要的产业链。这些示范园区和基地的创建,龙头企业的崛起,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为安全应急产业规范、有序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创新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产业发展推动力

技术创新,智能化和数字化助力由“被动应急”向“主动安全”转化。过去的十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崛起,都推动了安全应急技术和装备的智能化,推动了安全应急产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应急保障重点物资分类目录(2015 年)》与工信部出台了《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 年)》,到2021年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安全应急产业分类指导目录(2021年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安全应急技术、产品和服务中的应用与体现。在2021年版目录的安全防护类、监测预警类、应急救援处置类、安全应急服务类四个大类中,突出监测预警和主动防护功能的小类占比在80%以上。凸显了通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来制衡人的因素在事故发生中的隐患,能够防止事故发生的“主动安全”技术装备受到的重视。例如在汽车领域,2012年以来,《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一系列机动车辆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出了对主动安全系统的技术要求、性能测试等进行规范;2016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8年“商用车主动安全技术”列入了《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8 年版)》,2019 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继续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ABS、ASR、ESC、AEBS、电子驻车系统等)”列为鼓励类产业。

模式创新,现代服务业融入产业发展推动安全应急制造+服务的新业态。过去十年,随着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的深入,安全应急产业伴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新模式带来的新业态促进了产业的进步。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灾害防治、预测预警、检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安全文化等技术、装备和服务产业”,正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小概率特点,为安全应急产业指出了发展方向。2021年,按照《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应急部共同征集了4类16个重点方向的示范工程项目,为先进安全应急装备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通道。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装备+服务”的模式,结合保险、投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的进入,使先进安全应急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有了更多的渠道。如全国首个城市生命线安全的“清华方案·合肥模式”,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协作,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发展新模式,形成了统一监测服务的运行机制。

三、总结

成绩斐然,困难依然存在。过去的十年,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安全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特别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依托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迅速扭转了应急医疗物资短缺的局面,为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仍然要看到,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在明显进步的背后,一些高端技术和装备还不能满足需要,如治疗新冠重症所需的ECMO设备尚需进口;产业集聚区发展还不平衡,持续稳定发展的示范基地还偏少;产业链龙头企业尚属凤毛麟角,专精特新的成长型企业尚需支持。

发展壮大,任务仍然艰巨。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壮大安全应急产业”的要求,所提出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支持企业发展也与目前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吻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发展重点”专栏中的10个重点方向,主要涉及48类产品或系统、17类服务,可以看到这些产品应用的技术具有大众化,服务广泛性,照顾到了相关和服务的通用技术专业化应用问题,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喜的是,中国联通和华为都成立了“智慧应急军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都在智能化和数字化赋能安全应急保障方面不同程度发力。江苏省、广东省等经济发达地区,将安全应急装备列入重点支持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这些行动,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安全应急产业锻长链和补短板,为全国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发挥着带动和引领作用

开拓创新,使命不容懈怠。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为宗旨,以贯彻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发展战略部署为指针,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优化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要求,依托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支持地方发展特色鲜明的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提升区域安全应急产品供给能力。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智慧应急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新动能,对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安全应急技术、产品、服务模式呈现持续创新和快速更迭的态势。依靠科技进步,将使安全风险治理更加科学,应急准备更加充分,监测预警更加精准,处置救援更加有效,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高宏,正高级工程师,赛迪研究院安全产业所所长,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秘书长。